有一种幸福
是尝遍世间美食
(相关资料图)
《吃在福鼎·百姓家》
第八集为大家带来的是
九稳包
一块番薯,土里生,土里长,虽然貌不惊人,却成为许多民间美食家的心头好。九稳包,这道以番薯为原料制作而成的小吃,已经成为福鼎餐桌上一道不能错过的暖冬美食。
丁友德,是土生土长的太姥山镇人,世代都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活。这天,他从太姥山的农户家拎回了一篮子番薯,在溪水里削皮、洗净,准备制作最拿手的九稳包。
制作九稳包使用的都是家常的食材,工序却讲究且费时。猪肉切块入锅,反复用铲子搅动,熬出一锅喷香的猪油;花生翻炒后,去掉松脆的外皮,细细碾成颗粒均匀的花生碎;芝麻入锅翻炒,香葱切成葱花;将白糖、红糖、葱油、花生碎、热芝麻混合搅拌,制成馅料。
番薯切片,送入笼屉中,用旺火蒸熟,再将出屉后绵软的番薯捣成泥状。将番薯泥与番薯粉按比例进行调和,揉搓成手感细腻柔滑的面团,最后搓成长条状,分割为大小均匀的面团块。
以前那个年代生活比较苦,经常吃不上饱饭,种地瓜可能比较简单,放个苗,不管它也会生长,会长出很多地瓜。在家务农的那些手巧的女性就会把它做成各种的、由地瓜做的美食,九稳包属于其中的一种。
丁友德
在福鼎,九稳包经历了数代人的传承与变革,包制的形态与手法也各有不同:三角型是传统而经典的样式;饺子型是当下最常见的样式;月饼型则是时兴的新样式。随着时间的更迭,九稳包不仅受到了广泛的喜爱,还衍生出许多别称:蚯蚓包、感恩包、解放包。这些通俗的名字背后,藏着一个个或是感人,或是励志的民间故事。时间沉淀下了独特的民俗文化与乡土情感。
在沙埕镇的川石村,村民卢菊珍所制作的九稳包,也同样受到当地村民和在外游子的青睐。卢菊珍一家选取的原料是白薯,由于淀粉多,含糖量较低,吃起来口感绵密,味道清甜。当卢菊珍结束辛勤的劳动,同家人漫步在海边时,海洋是温柔的。但同样也是这片海,会在面对渔民时,掀起狂风,卷起巨浪,露出它张牙舞爪的一面。
在以前科技不是很发达的时候,出海是一件危险性非常大的事,然后吃了九稳包就意味着十拿九稳,每次吃好出海都能够平安归来。
福鼎市烹协秘书长陈善施
福鼎的祖祖辈辈,曾俯身向泥土讨生活,仰面与风浪搏斗,用辛勤的汗水交换果腹的食粮。正是有了无数先民日复一日忠诚的劳作,才让这片乡土,生长出斑斓的历史、独特的文明。受泥土滋养的人们,烹制出甘美的食物,享受着团聚的温情,他们用活得越发灿烂的生命,回馈时光的厚赠。
九稳包,寓意着十拿九稳,名字中的寓意完美体现了福鼎人对美好幸福、对顺利平安的热切向往。本集纪录片,我们跟随拍摄对象的足迹,穿过福鼎市区,到过紧邻大海的川石村,在拍摄对象的日常生活中还原他们制作美食的过程,还原追求平安喜乐的福鼎人民在生活中自然流露幸福的样子。
《吃在福鼎·百姓家》
系列人文纪录片
福鼎依山傍海,山海物产丰饶,为美食烹饪提供了丰富而优质的材料,福鼎小吃品种达378种,拥有182道国家级、省级名小吃、名点、名菜,还有“中华名宴”香芋宴、“中餐特色宴席”白茶宴。
福鼎美食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故事、人文内涵。《吃在福鼎·百姓家》系列人文纪录片由福鼎市融媒体中心和温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联合摄制,以协同联动打破地域限制,实现跨区域创作。片子聚焦福鼎日常生活的一食一蔬,每集摄制组都走入寻常百姓家,通过美食探寻平凡人家的故事,以朴实打动人心,以情感引发共鸣,综合性展现美食背后福鼎文化内涵、福鼎人的文化肌底。
在哪能看到这部纪录片呢?
第一季将陆续推出10集,2022年12月25日起,每周日晚《福鼎新闻》之后首播,周一至周六重播。“幸福福鼎”微信公众号、抖音号、视频号等矩阵平台同步播出。
END
福鼎市融媒体中心
文:林婷婷 林倩
编辑:颜欢媛
审核:汪晶晶
监制:黄益升
总监制:卓文军